古代吃饭文化

发布日期:2024-05-19 01:01:25     手机:https://m.xinb2b.cn/baike/news98972.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古代吃饭文化 1959年和1975年,人们曾经三次发掘大溪文化遗址,因该文化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这一文化时期出现在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大溪文化时期,人们

古代吃饭文化

古代吃饭文化 1959年和1975年,人们曾经三次发掘大溪文化遗址,因该文化重庆市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东起鄂中南,西至川东,南抵洞庭湖北岸,北达汉水中游沿岸。这一文化时期出现在公元前44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大溪文化时期,人们居住在红烧土房屋中,也较多使用竹材建房。当时的人们饲养牲畜开始多样化,除猪、狗外,鸡、牛、羊可能也已经成为家禽家畜。同时,渔猎和釆集等也成为辅助的生存方式。人们食物的种类也增多了,鱼、龟、鳖、蚌、螺等水生动物以及野猪、鹿等,都可能成为当时人们的盘中餐。 丧葬习俗复杂而多样,葬式有跪屈式、蹲屈式的仰身屈肢葬等。 大溪文化时期的陶器可归纳为三期:早期以夹炭红陶最多,戳印纹单一、细小,极少有彩陶,以折肩圈足罐、三足盘、鼓形器座等为代表;到了中期,戳印纹发达,彩陶开始兴盛,常见内折沿圈足盘、囂、高把豆、曲腹杯、筒形瓶等;至晚期,占有绝对优势的是泥质陶,灰陶和黑陶剧增,有细颈壶、折敛口圈足碗等。 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数量相当的石锄和椭圆形石片切割器等,另有大量的实心陶球和空心裹放泥粒的陶响球。 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 “龙山文化”因首次被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距今4600~4000年。它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因其文化面貌不尽相同,所以又分别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山西陶寺类型龙山文化,通称为“龙山时代文化”。 在龙山文化时期,快轮制陶技术被普遍采用,磨光黑陶出土的数量如蛋壳的器物,器物的表面光亮如漆,这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龙山文化时期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例如在山东,除城子崖龙山城址之外,还有日照尧王城遗址、寿光边线王城址、在住平三县发现的八座城址以及临淄田旺村城址等。在河南也发现了淮阳平粮台城址、鹿邑栾台遗址、登封王城岗城址、鄙城郝家台城址、辉县孟庄城址等。 龙山文化时期还出现了此后盛行千年的占卜等巫术活动。 这一时期开始进入父系氏族公社,私有财产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出现了阶级的门槛。
 
 
本文地址:https://www.xinb2b.cn/baike/news9897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经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9 second(s), 89 queries, Memory 0.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