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米最后一道高光时刻(8米36逆转绝杀最后一跳太完美)

发布日期:2024-05-19 02:44:55     作者:堅守這份愛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lnt491116.html     违规举报

400米最后一道高光时刻(8米36逆转绝杀最后一跳太完美)(1)

400米最后一道高光时刻(8米36逆转绝杀最后一跳太完美)(2)

杨克强(左)寄语爱徒继续突破自我

7月17日,2022年俄勒冈田径世锦赛进入第二个比赛日。在男子跳远决赛中,中国选手王嘉男凭借最后一跳8米36的成绩,力压东京奥运会冠军滕托格洛夺冠。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世锦赛上收获的第一枚金牌,王嘉男也成为田径世锦赛男子跳远历史上的第一位中国冠军和亚洲冠军。

王嘉男是地地道道的沈阳小伙,在夺得世锦赛冠军之后,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到了王嘉男的启蒙教练——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全能、撑杆跳教练杨克强。看到爱徒夺得世界冠军,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嘉男的最后一跳太完美了!他小时候的比赛能力就特别强,越到大赛头脑越清醒,而且心理素质过硬,祝福他获得世锦赛冠军。”

爱徒夺冠 恩师流下幸福的泪水

“我真是太开心了,嘉男表现得太好了。”接到记者电话时,杨克强还沉浸在爱徒夺冠的喜悦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他的语速比平日要快,而且声音有些颤抖。在前一天的资格赛上,王嘉男以7米98的成绩晋级决赛。决赛开始前,杨克强早早守在电视机前给爱徒加油打气,“这次参加世锦赛的选手实力都很强,其中还包括东京奥运会冠军,嘉男想要冲击奖牌并不容易。”

决赛中,王嘉男前几跳的最好成绩为8米03,东京奥运会冠军滕托格洛第二跳就跳出了8米30,始终排在第一位。第五跳,他又将成绩提高到8米32。最后一轮,王嘉男放手一搏,助跑起跳一气呵成,成绩达到了8米36,最终完成逆袭夺得冠军。“嘉男最后一跳落地时,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的眼泪也掉了下来。他从小就有一颗大心脏,比赛能力特别强,关键时刻脑子特别清醒,心理素质过硬。”难掩兴奋的杨克强说。

王嘉男此前获得过全运会冠军、世锦赛第三,至今保持着8米47的全国纪录。这次夺冠是王嘉男自2015年北京世锦赛获得铜牌之后,职业生涯第二次站在田径世锦赛的领奖台上,他也成为田径世锦赛男子跳远历史上的第一位中国冠军和亚洲冠军。

沈河区运动会上发现“好苗子”

“祝贺爱徒王嘉男在世锦赛男子跳远决赛中,以8米36的成绩夺得金牌,老师为你骄傲。”这是杨克强在朋友圈上给爱徒送去的祝福。

杨克强与王嘉男的第一次相遇是在沈河区中小学运动会上。当时,杨克强在现场挑选队员,王嘉男代表文化路小学参赛。“我当时发现嘉男身形不错,虽然他的田径成绩并不突出,但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好,觉得他很精神也很机灵,而且从身体素质来看是个好苗子。于是,我跟他简单沟通了一下,问他愿不愿意接受撑杆跳和全能项目的专业训练,他当时就答应了。”杨克强回忆说。

第二天,王嘉男在母亲的陪伴下与杨克强见了面。2005年年底,王嘉男正式来到市体校开启田径职业生涯。杨克强此时不会想到,站在他面前的小男孩未来会成为世锦赛冠军。在杨克强的细心指导下,王嘉男很快就展现出极强的运动天赋,“当时在市体校这种基层训练中,跳远一般都采用比较简单的挺身式。但为了掌握先进技术,从一开始我就让嘉男学习先进的跨步式,这为他后来获得佳绩打下了坚实基础。”杨克强表示,王嘉男非常聪明,而且领悟能力强,很多技术动作教几遍就掌握了,“当时他的撑杆跳成绩也很好,练习不到一年就跳过了5米。2009年,他的跳远成绩已经突破7米。”

不忘恩师栽培 逢年过节送祝福

王嘉男在市体校度过了田径生涯最初的5年,杨克强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爱徒。王嘉男也非常争气,不仅进步快,比赛中也多次夺得冠军。2009年省少年锦标赛,王嘉男夺得跳远、撑杆跳和跨栏三个项目的乙组冠军。2010年省运会,王嘉男带伤获得撑杆跳和4×100米冠军。不过在跳远比赛前,他的大腿和臀部意外拉伤。据杨克强回忆:“我当时并不想让他上场,不过嘉男执意要比赛,队医给他打了封闭,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获得了第三名。”

从第一次带王嘉男训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6年半,在杨克强心中,王嘉男一直是个懂事的大男孩,“他的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并不张扬。我告诉他,即使取得突破性的成绩也要低调,不能骄傲。这些年他每次外出比赛,赛后会通过微信跟我沟通,每次回沈阳也都会来看我,逢年过节也会给我送祝福。”王嘉男是杨克强众多弟子中的首位世界冠军,男子跳远项目竞争激烈,各个国家高手云集,“能够在这些实力强劲的选手中突出重围获得冠军非常不容易,期待嘉男在未来的比赛中继续突破自我,取得好成绩。”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庆实

图据新华社

来源: 沈阳晚报

 
 
本文地址:https://www.xinb2b.cn/tech/lnt49111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6 queries, Memory 0.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