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否存在?

发布日期:2024-05-18 08:38:02     手机:https://m.xinb2b.cn/shenghuo/news1946.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虚构的。 误读: 说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千百年来,人们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否存在?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虚构的。 误读: 说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传诵着这个故事,也一次次有人效仿着焚香结义。清代一些会党如三合会等,在他们颇为庄重的入会仪式上,必定插上桃枝,以此象征他们是在桃园结义。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也曾谈道:“今我国民绿林豪杰,遍地皆是,日日有桃园之拜……” 虽然人们把桃园三结义视为义结金兰的榜样,但是历史上并不存在“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结义其实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小说情节需要而虚构出来的。 正解: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只在《三国演义》和其他一些文艺作品中出现过,而在《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则无迹可寻。 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刘备后为平原相,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人多的地方),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还说了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从以上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关系密切,休戚与共,患难相携。关羽、张飞二人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终日侍立在刘备左右,保驾护航,不避艰险。但此句只说三人“恩若兄弟”,未见得是结拜兄弟的关系。关羽那句话进一步确定,三人未结拜,因为他称刘备为“刘将军”。 《三国志•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年轻时和关羽一起事奉刘备,“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张飞把关羽当兄长一样看待,未提刘备。而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作哥哥来看待,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见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三国志•刘晔传》中记载: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人杀害后,魏文帝曹丕问群臣刘备会不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 刘晔形容他们的私人关系为“恩犹父子”,连“兄弟”二字都未用。 以上史料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就像兄弟、父子一样;其二,没有史料证明三人曾经结拜兄弟。 再说,就算是刘、关、张真的“桃园三结义”了,按年龄排序也应是关、刘、张,而不是刘、关、张。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写道,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随后,他在同一天先后认识了张飞、关羽两位豪杰,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次日,三人便举行了“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当时“年已二十八岁”似是有误。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卒于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时年六十三”。由于古人计算年龄都算虚岁,照此逆推,刘备应生于公元161年。那么,中平元年他应该不到二十五岁。 再看关羽。史料记载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元代学者胡琦经过考证,认为关羽大概生于公元159年,比刘备大两岁。 清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的故乡解州(山西运城市)掘井时,掘到了关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镌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文中称关羽生于汉延熹三年(160年)。按照这种说法,关羽也比刘备大一岁。 张飞的年龄相对比较好界定。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小刘备四岁。综合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刘、关、张三人中,关羽最长,刘备次之,张飞最小,假如真有桃园结义,应该是“关、刘、张”,而非“刘、关、张”。 由于“桃园结义”不但无太多的历史依据,且有漏洞,因此不可全信。民间之所以有桃园结义的传说,可能是对史书中“恩若兄弟”的想象与附会。至于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要称刘备为大哥,是因为刘备是君,关张是臣,从行政级别和地位上看,刘始终大于关、张。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是作者根据民间传说,配合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民间就已经流传很久了。最迟在宋代,民间就开始流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就有“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张飞)与昭烈(刘备)为友,约为兄弟”的说法。 到了元代,该故事越来越完备,并且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对该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谋自立,请关羽为帅。关羽杀死此人,随后逃往涿州范阳。此时张飞正在当地开肉店。这天,张飞外出,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告诉伙计,如果有人能从巨石下取出刀,就将肉送给他,分文不取,并让伙计记住他的住处。 不久,关羽路过此店,听说此事,轻松地搬开巨石,从石下取岀刀,却拒绝要肉。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专门去到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 刘备大醉而卧,只见有赤练蛇钻进刘备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桃园三结义”描写得更为真实:关羽是平阳蒲州解良人,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传》,每每看到乱臣贼子,就心生怒气。后来,因本县官员贪财好贿,残害黎民,关羽一气之下将县令杀了,而后亡命逃遁,跑到涿郡。 涿郡有一本地人,姓张名飞,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是当地大富人家。这天,他正站在自家门前,恰逢关公走过。张飞见这个汉子生得状貌非俗,于是向前施礼问候。关公便把自己的事告诉了张飞,听了关公一席话,张飞觉得关公有大丈夫之志,于是邀其到酒店共叙。二人把盏相欢,言语相投,好像老朋友一样。 这时,恰逢刘备在街上卖草鞋,卖完后也来酒店中买酒吃。关、张二人见刘备生得状貌非俗,有说不尽的福气。于是,关公向刘备敬一杯酒,刘备也不客气,一饮而尽。 聊了几句之后,三人干脆坐在一个桌子上了。喝了一会儿,张飞说此处说话不方便,请刘、关二人去他家中一叙。在张飞家的后桃园内,三人在亭内摆酒畅饮。 席间,三人各序年甲:刘备最长,关公为次,张飞最小。于是,三人结为兄弟,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又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 毫无疑问,是《三国演义》把桃园结义这个故事发扬光大,并推上了道德的最高峰。时间进入明代,桃园结义的故事已经在民间流传甚久了。作者罗贯中将历代的结义故事去粗留精,删除了一些荒诞的成分,写出了“桃园三结义”的经典版本。 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国难当头,欲投军破贼、保国安民、共举大事这个目标一致的大前提下结为兄弟。这样一来,故事的立意较其他版本要高,朋友关系也拔高了一截。再加上《三国演义》本身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背景是真实的,因此,“桃园结义”也更加令人信服了。 在以《三国志》为主的正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以刘备为首的刘、关、张、诸葛亮等也并不是正义、忠义的化身,而仅仅是当时三方政权割据中的一方而已。但在其后的几个朝代中,这两方的形象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曹操逐渐变成了奸雄,刘备一方成了正义的化身,尤其是关羽和诸葛亮更是被逐渐神化,被赋予了和皇帝平级甚至高于皇帝的地位。 直至今日,我国各地的关帝庙有几千座,比孔庙还多。这个戏剧化的逆转主要是在唐宋时期发生的,南宋时期是主要的转折点。 北宋末年,在经历了“靖康之耻”后,北宋政权被金兵所灭,其残余势力无力抗战,偏安一隅,在临安(杭州)建立了首都。当时,南宋人对占据北方 的金人恨之入骨。在三国时代,曹操的魏国占据的是北方,蜀国和吴国占据的是南方,因此,在南宋时期,凡是提及三国故事时,曹操就成了人们的假想敌。无能的政府和无辜的人民都一致把对金人的痛恨转移到了曹操身上。因此人们也就更加拔高刘、关、张的正义的形象。 另外,中国人向来推崇忠义、道义思想,而刘、关、张三人的故事正好满足了这个心理需求。加之,中国历史上向来把刘备作为正统的汉室宗族,曹操则被看作是篡权的奸雄,所以,人们也愿意让刘备有两个武功高强、赤胆忠心的兄弟。而《三国演义》明显是支持刘备而贬低曹操的。知道了这个历史背景,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刘、关、张结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文地址:https://www.xinb2b.cn/shenghuo/news194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健康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9 second(s), 91 queries, Memory 0.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