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种记忆力训练方法(如何提高记忆能力)

发布日期:2024-05-14 10:32:02     作者:終將遇到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lgx109772.html     违规举报

#教育听我说#

记忆力思考训练,

娃的记忆力,也是需要训练的,只有不断训练,才能有超强的记忆能力。

你看《最强大脑》里的选手们,也是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才拥有了,最强大脑。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如何用,缩略词组合有趣句子,引导娃,记忆思考的方法:

1 汽车的档位: R D N S 如何快速记忆。

我是如何记忆的和大家一起交流。

有趣组音法记忆:

R 就是ren,

倒车时一定要看有没有人。

所以是倒车档。

D 就是dang,

裁判一声枪响 dang 运动员就开始向前跑。

所以是前进档。

N 就是ning,

非常宁静,空空荡荡。

所以是空档。

S 就是su,

速度。

所以是运动档。

40种记忆力训练方法(如何提高记忆能力)(1)

2 熟记平时常用的9个修辞:

当遇到修辞的题时,可以迅速背出,修辞的名称,一个一个去套,不会有遗漏,正确率高。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复 对偶

夸张 设问 反问 对比

记忆的时候,千万不要像,大多数同学那样,

上来就,反复的读记“比喻拟人排比……比喻拟人排比……比喻拟人排比……”

有背记的知识,一定要先让大脑想,想之间的关系,想如何能快速持久记住。

用大脑思考清楚了,再背记。

我运用的是,有意思的句子组合法,引导娃,

思考过程:

一共是9个。

对比对偶 两个都有对,

设问反问 两个都有问,

组合为,两对问题,这就四个修辞了。

剩下的五个,

比喻排比,可以叫玉牌,

拟人反复夸张,可以叫逆反张。

组合起来就成一句话:

逆 反 张(用 )玉 牌(展示了)(两)对问(题)。

依次对应:

逆 【拟人】 反【反复】 张 【夸张】

(用 )玉 【比喻】 牌【排比】

(展示了)(两)对 【对比】【对偶】

问【反问】【设问】(题)。

40种记忆力训练方法(如何提高记忆能力)(2)

3 语文的生字的练习学习,每一课都有。中考,一般也都会有,字音、字形,的题型考查。所以每一课的字,都要扎实的会拼会写。

那么记忆字形,不是让娃,写无数遍,来识记,用写无数遍来记,那是死记硬背,难记住,而且记忆时间超短。

那么应该怎样引导娃,用思考来记忆呢?下面给大家,举例,这是七年级上册《春》的读读写写的字。

可以用的思考记忆法有:(参考图片解释)

(1 )找出同偏旁的字,一块识记。

( 例子:嗡 嘹 呼 喉咙)

(2 )用组词法,记偏旁。

(例子:朗润 健壮)

(3) 找偏旁的意思,理解字词的写法。

(例子:酝酿)

(4 )用偏旁,帮助理解识记字。

(例子:筝)

(5 )用字义,帮助理解识记字。

(例子:擞)

这样过一遍这些字,估计一遍,就把这些字,记得差不多了,而且不易忘记。

一定要引导娃,思考、理解,运用自己的大脑想。

40种记忆力训练方法(如何提高记忆能力)(3)

4 写文章常用的有

五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可以引导娃,自己组织速记小口诀。

又有乐趣,记忆又深刻。

描记忆说书。

对应:

描写,记叙,议论,说明,抒情。

40种记忆力训练方法(如何提高记忆能力)(4)

5 唐宋八大家: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可以引导娃,大脑思考用,缩略词记忆法:

欧王三苏曾韩柳

欧洲的国王三苏增寒流

附背景了解: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icon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唐:

韩愈,柳宗元。两人是好朋友。

宋:

曾巩 、苏轼、王安石 ,都曾拜欧阳修为老师。

三苏:父 苏洵,哥 苏轼,弟 苏辙。

欧阳修,苏洵是好朋友。

曾巩和王安石是同乡还有姻亲关系。

40种记忆力训练方法(如何提高记忆能力)(5)

教娃有意识的用记忆方法记忆,这样记忆的东西深刻,不易忘,而且有趣味,感兴趣。

记忆力好,才能把学的知识记住,记忆力也是需要训练的。

引导娃大脑思考,引导娃这样思考背诵记忆,娃印象深刻,而且会有很多乐趣,这样一来,估计娃一遍就记住了。

我是 : 紫璇聊初中语文,

愿和大家一起探索,娃学习路上的思考训练。

幸福,就是经过自己的各种努力,一切越来越好。大家一起努力,加油!

 
 
本文地址:https://www.xinb2b.cn/life/lgx10977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1 second(s), 6 queries, Memory 0.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