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确立的历史意义:一分钟学历史科举制的确立

发布日期:2024-05-18 04:52:40     作者:安式家族     手机:https://m.xinb2b.cn/life/ksu292526.html     违规举报

自科举制创立以来,它存在了1300多年的历史,直到清朝末期才被废除。科举制是中国古代设科考试用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于隋,形成于唐朝,随后明清发展至巅峰,消亡于清末。它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以及教育体制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科举指的是“分科取士”。隋文帝时,开始废除九品中正制,选官开始不问门第出身,令各州每年贡士三人,参加秀才、名经等科的考试,考试合格通过后录用为官。随着考试的发展到了隋炀帝时,开始分为十科取士。与此同时,开始创建进士科,以试策取士,使得考试趋于制度化。科举制至此确立,到了唐朝以后有了更完善的发展。

科举制确立的历史意义:一分钟学历史科举制的确立(1)

隋炀帝杨广

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指的是定期举行的考试,制科是指皇帝下诏举行的考试。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的进士科就属于常科,在常科中影响较大的是明经和进士科两科,当然还有其它科目。唐代科举应试者的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生徒”就是在中央“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及州县读书的学生,在某些角度可以理解为是公学的学生,可直接保送参加科举考试。“乡贡”是其他私学或者自学的学生经过州县的预试合格后,可“进贡”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制确立的历史意义:一分钟学历史科举制的确立(2)

状元卷

科举制创立的意义在于:第一,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彰显了皇权上升和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官僚化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有利于选拔人才,加强了行政效能。将读书、应试与做官连成一个体系,以考试选拔人才,相对来说不重视门第筛选人才。第三,使寒门庶人子弟也能够有机会进入仕途,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

但是科举考试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考试内容和形式过于死板,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灵活性并且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太大的用处。换一个思考方式去想,当权者如何不知其(喜欢文章请收藏和关注作者,作者为您带来更多好文章)

 
 
本文地址:https://www.xinb2b.cn/life/ksu29252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8 second(s), 6 queries, Memory 2.3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