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不渡有怨气的人(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发布日期:2024-05-14 11:25:31     作者:头号萌妹     手机:https://m.xinb2b.cn/know/ffy267120.html     违规举报

《增广贤文》也叫《增广昔时贤文》、《昔时贤文》、《古今贤文》等,据考证成书于我国明朝时期的一部儿童启蒙书籍。它汇集了中国从古到今、大江南北各种格言、谚语,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等等。

佛不渡有怨气的人(不交僧道便是好人)(1)

该书的作者是谁,现在仍然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结论,一般认为是民间集体创作的可能大。但是此书在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对老百姓的影响之大,恐怕其他书无出其右。所谓“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前者就是指该书,后面说的是《幼学琼林》。

“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句话就出自《增广贤文》,其意思是很直白的了:就是劝人不要结交僧人(和尚、尼姑)和道士等,不与他们做朋友,自然更不要相信他们的所谓“歪理邪说”了!

其实,僧(佛)也好,道也好,都是一种宗教信仰。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

佛教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一环,教义已深深植根于信教的善男信女心中。它无论在慈悲为怀、劝人向善,众生平等、扶弱济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牺牲担当精神,还是在严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等基本戒律教义方面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佛不渡有怨气的人(不交僧道便是好人)(2)

至于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修身养性,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提倡性命双修,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净化思想灵魂等方面,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社会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血肉相连、不可分割。

《增广贤文》通过礼仪道德、典章制度、风物典故、天文地理等庞杂内容讲述人生哲学、处世之道很多还是在理的,但是“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这种偏颇性很明显的话怎么也收录其中呢?其实,从其成书历史中就可以窥见端倪。

《增广贤文》经过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修订,该书中很多句子也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前者是儒家基本经典,后者主要是儒家弟子基于前者的再创造作品,可以说该书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源自儒家经典,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也不为过。

佛不渡有怨气的人(不交僧道便是好人)(3)

特别是书中强调的尊读书、重孝义,更是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孝义为立身之本”这些正统的儒家思想一脉相承,该书中还收录有一句“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同样也可以看出对孝义的尊崇和对僧道的贬斥。

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儒、释(佛家)、道三家曾经长期争夺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力,也就是说他们骨子里是不和的,儒家排斥僧道两家是很自然的。

自汉代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门徒为主体的读书人认为:除了拜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外,其他都是旁门左道。孔子本人从来都是“敬鬼神而远之”,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传统儒家对佛教的态度,从一开始就以攻击与排斥为主。最典型的是唐朝的大儒韩愈,他在给唐宪宗上的反对迎奉佛骨的奏章中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主张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

佛不渡有怨气的人(不交僧道便是好人)(4)

结果他因惹恼当时的皇帝,差点丢了性命,最后在众多臣僚的求情下“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赶出京城、谪迁到当时很偏远的广东潮州做地方官。

儒家是入世观;佛教是超世观。儒教讲的是今世,即世间法。佛教认为法通前世、今世、来世这三世代,有世间法,还有佛法。儒教重做人,佛教重心理。儒教受众主要是读书人;佛教受众更多的是庶民百姓。

儒家与道家的关系又如何呢?儒家讲入世,道家讲无为。儒家要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道家垂拱而治。儒家说行为要合乎客观规律,道家说人即自然。所以儒家学者基本上是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如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抱负,在学术上,儒家重视道德,注重品性;而道家自老子创立以来,就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问,道家崇尚“无为”,即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定数,不应该人为的去干涉,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当然儒释道在长期的争斗中也有互相融合、吸收;互相影响、借鉴的部分,这是题外话了!

所以基本上是儒家思想世俗化的《增广贤文》训导世人不要搅和到僧和道那一摊去是很自然的,僧道都是属于宗教人士,有神论者,怪力乱神经常会蛊惑人心,让人不切实际,这些与儒家所主张主张的做人的学问格格不入。

佛不渡有怨气的人(不交僧道便是好人)(5)

所以儒家不希望读书人结交僧道,整天想着升仙成佛,贻误学业,对热衷僧道的人投以“神神道道”的蔑视,于是淫浸儒家主流思想的《增广贤文》提出“不交僧道是好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本文地址:https://www.xinb2b.cn/know/ffy2671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经验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SiteMaps  |  BaiDuNews
Processed in 0.037 second(s), 6 queries, Memory 2.3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