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

发布日期:2024-05-21 04:59:11     手机:https://m.xinb2b.cn/baike/news223552.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卧薪尝胆”是对历史的误读。 误读: 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中,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耐力最终获胜,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典故,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一般认为,“卧薪

勾践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是对历史的误读。 误读: 勾践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最终赢家。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诸侯争霸中,越王勾践凭借坚强不屈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耐力最终获胜,留下了许多为后人称道的典故,这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当是“卧薪尝胆”的故事。 一般认为,“卧薪尝胆”就是躺在草堆上睡觉,品尝苦胆,以激发自己的斗志。这种解读就文化意义而言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就历史事实本身而言却是一种误读。因为勾践“卧薪”与今日所谓的“卧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正解: 关于越王勾践是否真的曾经卧薪尝胆,至今众说纷纭。有的说他从来没有卧薪尝胆,有的说他“卧薪”而没有“尝胆”,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 首先从历史典籍来看,《左传》和《国语》成书年代较早,并且其中记载的史实也较为可信,因而较具有参考价值。但两本史籍中无论哪一本,在讲述勾践的生平事迹时,根本没有记载勾践卧薪尝胆的行为。 到了西汉,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中有这么一段话:“吴既赦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司马迁的话是非常明确的,勾践确实有“尝胆”的行为。但“卧薪”呢?司马迁笔下的“苦身”是不是就是指的“卧薪”呢?司马迁并没有给出更为详细的交代。 东汉时期,袁康、吴平做《越绝书》,赵哗做《吴越春秋》,这两本书虽然是专门记录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历史的书,但它们却只是以先秦历史为基础,又加上了小说家的荒诞想象。《越绝书》中“卧薪”、“尝胆”都未被提及;《吴越春秋》中的《勾践归国外传》,也仅仅提到越王勾践“悬胆在户外,出入皆尝,不绝于口”,而根本没有提“卧薪”一事。 最先把“卧薪”、“尝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用的是苏轼。他在《拟孙权答曹操书》这一带有游戏色彩的书信中,说孙权曾“卧薪尝胆”。 但真正把“卧薪尝胆”用在勾践身上并使之广为流传的是众多的文学作品。明朝末年,在传奇剧本《浣纱记》中,梁辰鱼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情进行了大篇幅的描写。 清初,吴乘权在《纲鉴易知录》中写道:“勾践叛国,乃劳其凝思,卧薪尝胆。”后来,明末作家冯梦龙在其刊刻的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多次提到过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正是这些文学作品的描述,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但其真实性还需进一步考证。 勾践“尝胆”是确有其事的,《史记》和《吴越春秋》等史书都明确提到过。而关于勾践“卧薪”之说,却是今人误解了古人的记载,这里的“卧薪”并不是指躺在柴草上睡觉,而是用蓼草刺激自己的眼睛,使自己不至于犯困睡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卧薪”也是存在的。 事实上,研究勾践究竟有没有卧薪尝胆,史书记载的“卧薪”与我们今天理解的“卧薪”有什么不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学习勾践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帮助勾践战胜了吴国。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成为历代华夏儿女的英雄榜样,激励着后来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志士建功立业,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地址:https://www.xinb2b.cn/baike/news22355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经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1 second(s), 90 queries, Memory 0.47 M